作者近日跟随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牢记殷殷嘱托勇闯改革新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安徽创新馆,探访其创新“基因”。
安徽创新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是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该馆由三栋独立的场馆组成,三大主题场馆交织关联,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为核心,形成“聚集展示、捕捉寻找、研发转化”的环形功能链。2020年7月,安徽创新馆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多年来,安徽创新馆致力探索体制机制和品牌创新,发挥好安徽创新发展引领性工程的作用。
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说,安徽创新馆首创了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展示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技术开发、转化交易、项目孵化、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发挥安徽创新馆“展示窗口”“创新地标”功能优势,在1号馆集中展示安徽打造的大国重器和重大创新平台、重大成果2300余件,定期“首发”“更新”重要科技和产业创新展品;优化成果需求挖掘、成果评价、产权交易、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形成“成果挖掘-供需对接-概念验证-小试中试-上市加速-产业化”全链条一站式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遴选长三角及省内5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创新高校赋权、网上竞价、能力挂牌、场景推广交易等多种成果交易模式,全力推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同时,创建“前店后坊”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以“前店后坊”形式推动成果产业化,将安徽创新馆1号馆作为“前店”,以省市县三级分市场和产业化基地为“后坊”,推动安徽创新馆场馆功能向县市区延伸、加速科技大市场向交易后环节覆盖。建设包河、新站、云谷等硬科技孵化器,推进安徽科技大市场分市场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一体化运营,广泛对接、主动服务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领军企业、科创资本及行业专家,结合各分市场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从技术成熟度、行业市场容量以及竞争态势等多维度因地制宜遴选推介项目,组织专场对接500余次,全流程服务上海沐睿“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可靠性检测实验室”等多个项目注册落地。
为加速科技成果展示从“展”变“销”,安徽创新馆结合安徽省统一的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大市场建设,充分利用元宇宙、人工智能仿真等现代技术,优化安徽创新馆“沉浸式场景+互动式体验”的展陈布局,充分展现科技成果应用场景与适配产业领域;举办场景推广、消费者体验、直播带货活动,助力“展品”变“商品”,累计为企业实现销售额3亿多元。
开拓技术成果网络竞价机制赋能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探索成果交易体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供给侧”改革。在中国(安徽)科交会、安徽“双创汇”、安徽科技大市场月度交易会等品牌活动上开设多场网络竞价会,以科技成果“网络竞价+成果路演”的方式,打通交易链条、实现资源共享,调动各方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国网安徽电力“GIS隔离开关机械状态监测装置技术许可”等一批科技成果溢价成交。
此外,安徽创新馆还发挥“第四方”平台优势,整合安徽全省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打造“全栈式”科技链条;探索建设安徽省统一的高校院所成果市场化评价交易平台和探索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培养改革,市场化运营中国(安徽)科交会。
陈林介绍,在探索品牌创新方面,安徽创新馆聚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党建创新品牌、作风建设品牌、“创新手拉手”“创新公开课”公益科普品牌、“四进三就地”“科技服务直通车”的科技服务品牌。
其中,“四进三就地”“科技服务直通车”的科技服务品牌聚焦科技成果供给侧、需求侧的精准匹配服务,常态化开展“走进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交易”活动。深入各类市场主体“穿针引线”,与清华大学、璟侑资本等国内外400余家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投资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合作,委派专人驻点中国科大,挖掘整理一批成果转化项目,促成“新型碳捕获技术”等项目落地。积极开展多场“科技服务直通车”品牌活动,组织安徽科技大市场项目经理、技术经纪人服务团一线深入合肥庐阳、蚌埠、芜湖等地,根据各县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企业技术需求等,开展技术、需求有效识别,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研判,组织研讨企业、高校精准对接,高效促进高校院所、技术团队等供给侧与县区科技企业、产业园区等需求侧信息互通、精准匹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