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沪上热展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以及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引人关注。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创协、上海市美协、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日前联合举办讲座,从元宇宙的概念出发,探讨新兴技术如何影响艺术与设计,以及人类本身的转变。
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发展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驱动、数字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背景下,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相融合的趋势更加清晰。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反映中国美术在数字媒体和新媒介方面的探索成果,这届全国美展因时因势拓展平台,将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和动画三大门类形成一个展览。
这是一次科技与艺术之下的情感表达,总体呈现出“智能化”特点,艺术家着力对超现实的虚拟空间进行创作表达,思考如何以创新为导向,运用新技术,融合创新交叉学科为聚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提供新途径、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展览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会员在实验艺术、数字艺术门类中表现可圈可点。“上海市文联文艺家大讲堂”和“上海创意设计讲坛”两大品牌活动联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人们深度阐释新兴艺术。
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创协主席、上海美协实验与科学艺委会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的导赏下,大家先参观了本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在音画交融、沉浸互动、可观可读的展览场景里,体验手工制作、数字处理、动态影像等不同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的非凡创意,感受其题材丰富、形态多样、制作精良的特征。之后,在中华艺术宫0米艺术剧场,人们聆听了由金江波带来的讲座《走进元宇宙的艺术》。
“这几年,元宇宙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说这个技术很厉害。元宇宙不是个技术,它是个场景、平台、系统,是人类数字世界所达成的一个平行宇宙化的数字场景,当中有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比如说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大数据可视化。我们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会看到,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元宇宙的力量;谁能够在数字世界生存更好,谁就有这样一个数字化身,能够徜徉在元宇宙当中。”金江波娓娓道来人类交互方式的不断重构,从“指控”到“音控”到“眼控”到“脑控”,一直到AI时代的数字化永久性交互方式,艺术在科技加持下不断演变,从物理世界向元宇宙进行迁移和升级。他与担任讲座主持的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创协设计理论与教育艺术委员会主任林明杰的对谈,则让观众更进一步体会到:“艺术与科学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上相遇”。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