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从虚拟人看元宇宙

  在资本和技术的推动下,虚拟人借助元宇宙逐渐被大家熟知。专业来说,虚拟人是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拟人化形象,不仅具有人体外形以及肝脏、心脏、肾脏等各个器官的外貌,而且具备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机能。用常规的概念理解,虚拟人就是人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化身。随着元宇宙的兴起,大量资金与技术的投入,虚拟人在近两年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大量的企业涌入元宇宙市场,近两年纷纷推出产业虚拟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增了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中国联通沃音乐文化有限公司推出虚拟人“安未希”、“伊依”;雀巢官方推出虚拟偶像代言人Zoe、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推出同名虚拟代言人;屈臣氏推出屈晨曦Wilson等等数不胜数。这些虚拟人在与粉丝互动的同时、还参加工作和演出。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人”、“数字人”相关企业35.6万余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超19.1万家,年度注册增速达159%,截至2022年4月,我国新增相关企业数量超6.4万家。借着大量企业的涉足和元宇宙的兴起,虚拟人的涉及范围逐渐广泛。


  报告显示,虚拟人共分为智能驱动、真人(中之人)驱动两大类,应用上则包括了身份型(如真人虚拟分身)、服务型(如虚拟员工)、表演型(如虚拟偶像)三大类。虚拟偶像、虚拟员工、虚拟主播这三类是当前虚拟数字人商业化价值最高、企业及资本参与度最强的类型。其中,虚拟偶像受众群体较为广泛,大众对于虚拟人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社交平台中的虚拟偶像。据了解,虚拟偶像的粉丝人群大多数为18-39岁的青年群体,占比超八成。在这个真人偶像频繁翻车的时代,虚拟偶像借助元宇宙迅速崛起。


  据艾媒咨询给出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虚拟偶像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虚拟偶像的带动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2年将分别达到1866.1亿元和120.8亿元。


  据了解,随着技术的创新,人们对于虚拟人的需求将不再局限于娱乐的形式,未来虚拟人将涌入职场。目前已涉足销售、客服、主播、司机、快递等领域,未来虚拟人将逐渐渗透营销、政务、银行、地产等多种领域,虚拟人产业将往规模化、社会服务方向发展。专家认为,虚拟人进入职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可行性非常有限,一是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虚拟人在职场的工作范围非常局限,只能进行内容的生产和简单的交互。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教授认为:“虚拟数字人正逐步演进成新物种、新媒介,是人类进入元宇宙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的延伸。”另外,中信证券表示,2030年中国虚拟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作为元宇宙的入场券,如果将虚拟人和元宇宙连接起来,规模远超2700亿以上。也有专家预测,2025年虚拟数字人的“繁衍”速度将超过人类的繁衍速度。通过虚拟人的发展为元宇宙赋能,虽不能取代物理世界,但是在元宇宙世界,人们可以做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彼时,元宇宙将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